本文转自:钱江晚报
一天制衣1700件,高温下的浙BA“幕后英雄”:
这球衣是我们做的,想去现场看比赛
本报记者 杨云寒 见习记者 王伊灵
制衣厂里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杨云寒 摄 |
8月7日,杭州最高温直冲36℃,海宁和杭州交界的一处厂房内,95后排版工张海丰和20多位同事一起,正在定制浙BA战袍。
他们所在的公司兆壹体育是浙BA城市争霸赛服装生产商。
排版、打印、裁剪、印衣、包装……城市赛阶段,所有的比赛服、裁判服和球迷应援T恤都在这里定制,并在开赛前一周内陆续发往省内各支参赛队手中。张海丰们最忙时一天要定制1700多件衣服。
排版工一天制图上千张
裁剪工一天剪图万余枚
排版,是流水线上的第一道工序。
早上9点,订单就来了。张海丰打开电脑制图软件,根据客户需求,把球队名、号码和球员姓名等印花材料排版到不同尺寸的球衣上,打印出来交给后道工友定制。
上班6年,张海丰已成骨干。这个夏天,浙BA赛事火热,订单激增,有时一天要排版一千多件球衣,根本停不下来,“昨天刚把参赛球衣全部排完,现在要排球迷应援T恤了。”
同样忙碌的,还有85后裁剪工万寒枚。
万寒枚是新浙江人,早年在嘉兴电子厂上班,做过服装生意,入厂8年,是这里最资深的员工之一,好多年轻的同事都喊她“大姐”。
“大姐的工作,是裁剪球衣上的印花材料。你看到的每一件球衣,有logo,有队徽,有球队名称、号码和球员姓名,都是她一张张剪出来的,然后才交给同事进行高温热转印。”
这个活技术含量不高,但磨人。一件球衣,对应的印花材料有七八张,工作量不小,一天下来,万寒枚要剪大大小小一万多张。
当然是累的,一天剪下来手都酸死了,但“大姐”说“不能躺平”“不能耽误球员穿上球衣参加比赛”。
想近距离感受浙BA
厂哥厂妹期待去现场
万寒枚是资深球迷,少时喜欢姚明。后来参加工作、结婚生子,生活琐碎中,把对篮球的热爱埋在了心里。
今年的浙BA让她重拾了对篮球的热爱。只要有空,总会看一两场浙BA的直播。她的两个孩子也爱篮球。手机看直播,万寒枚会关注球衣上的标识,有时会向两个儿子“炫耀”:“这个标识是妈妈剪的。”
张海丰时常在手机上刷浙BA比赛集锦,“只要看见有球员穿我们定制的球衣参加比赛,就有点激动。”
30岁出头的高温热转印工赵小凤在球迷老公的影响下,逐渐接触了篮球,今年已经看了不少场浙BA预选赛的直播,“有时突然看到球员背后的名字似曾相识,马上意识到是自己印的。”
20岁出头的压图工刘俊麟来厂里工作一年多。他是资深篮球迷,平时只要休息,就喜欢约几个好友打一场球。
他说,当初选择来这里上班,就是因为爱运动和篮球。
今年的浙BA,从预选赛开始他就一直关注,“我是丽水松阳人,当然支持松阳队,看了松阳和庆元比赛的直播,遗憾的是,松阳没有夺冠。”
城市赛阶段,他支持丽水和庆元。“这两支球队都是我家乡的球队,希望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。”
万寒枚支持嘉兴和杭州,支持嘉兴是因为“我住在这里”,支持杭州因为“是我特别喜欢的城市”。
对于城市争霸赛的首场比赛,大家都很期待。
有人想去现场,感受一下比赛的氛围。
有人是杭州队的球迷,想给主队助威。
更多人期待着,想看看球员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球衣如何在赛场上叱咤风云。